【研究生部】学校开展“我是中国研究生,我为祖国点赞”系列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19-10-17 来源:组织部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关于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是中国研究生,我为祖国点赞”活动的倡议》,引导研究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铭记使命担当,学校党委研工部、研究生部在研究生中组织开展“我是中国研究生,我为祖国点赞”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主题党课、暑期社会实践、海外研学等活动形式,走出校园、放眼世界,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引导研究生勇立潮头,引领时代风尚,勇担社会重任。

  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党课

  在学校陕西北路校区的会议室里,30余名研究生党员们聆听了老党员、学校原党委书记刘全福关于“初心与使命”的主题党课。在老校区听老故事,激发研究生们把学校发展、个人成长放在上海解放7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宏伟历史画卷中思考,是一堂有意义的特殊党课。

  由研究生学生党支部与机关第二教工党支部共同策划的“献礼祖国七十周年,我与祖国共成长”支部共建系列活动,以教工支部带领学生支部共同成长为目的,围绕“读原著、悟经典”、“观天下、察国情”、“忆校史、学劳模”等方面展开,积极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弘扬了爱国爱校精神,起到了良好育人成效。

  

  青春共筑新时代:社会奉献大课堂

  学校组织研究生深入实践,体察国情民情,受教育、长才干,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支教、调研、帮扶、实习,我校的研究生们利用假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白祖国。

  坐标贵州大龙。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们发挥专业特长,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易地移民帮教”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扶贫励志宣讲、深度访谈调研、企业环保治理技术诊断等活动,将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垃圾分类的现实意义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理念融入到帮教中,与当地政府共同致力于“易地移民帮教、环保助力脱贫”新理念的传播和践行,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立志爱国奉献、勇担时代重任的精神风貌。

  坐标浙江义乌。由产品设计、数字媒体、机械工程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组成的青年学子们在专业老师带领下深入企业一线,挖掘真实需求,师生集中研讨设计,企业导师倾心指导,相关专家实力助阵,以"创意设计引领的智能制造”模式,践行跨学科专业协同创新服务社会的实践。

  坐标上海南京西路。研究生志愿者们走进街道爱心暑托办班点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支教活动。围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心灵手巧 艺术天地”、 “影视赏析 文化讲堂”、“科普探索 科技能手”四个主题教授和帮助小学生们度过了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坐标上海浦东新区。保卫蓝天实践团的研究生们针对曹路镇的工业企业生产排污情况及其污染治理相关环保手续是否齐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浦东新区污染源普查办、曹路镇环保办获取第一手工业企业数据库,并进行前期的数据统计分析,按行业进行抽样调查,通过现场走访企业,调查企业污染产生及治理状况,对曹路镇工业企业生产排污情况进行评估。

  

  感知世界脉搏:国际研学大讲堂

  在学校不断深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校研究生分赴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新加坡参与研学、海外企业实践活动,为祖国点赞打Call,向当地高校、企业展示中国当代研究生的良好风貌。

  在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欧洲电子废弃物处理行业旗舰企业、德国TechProtect公司,研究生们认真学习电子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市场营销、废旧产品回收、资源化处理及再生产品销售等),并与企业专家开展交流。活动得到了德方当地媒体的关注,就我校与德国TechProtect近十年的师生互访、研究生教育的合作历程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实验室里,研究生们参观了该校化学实验室,详细了解了先进材料制备过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科研仪器设备精细操作以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准则。在日本睿聚科技废塑料资源化绿色制造科创基地里,我校2位研究生进行了三个月的实验室仪器测试和生产线装配,编制了常用材料测试的操作流程和生产线设备的操作指南。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课堂里,研究生们认真聆听学术讲座,与教授们一起交流互动。“新加坡能源管理、环境工程方面的政策措施”、“AIML(机器学习)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优化”、“全球升温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环境工程专业相关课程,让同学们对新加坡在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等方面有了深入了解。

  

  通过此次主题活动的开展,研究生们切身感受到了新时代祖国的沧桑巨变,中华民族正在为伟大复兴之梦努力奋斗。每到一处,研究生们都喊出了响亮的口号:我是中国研究生,我为祖国点赞!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当代青年,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紧紧抓住同祖国、同时代一起成长的机会,肩负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富民强国的中国梦。

分享到: